欢迎光临上海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以克论净”再现奇葩标准,深度保洁的极限在哪儿?

时间:2023-12-01 10:38:52 作者:佚名 点击:


“以克论净”在道路保洁考核中已经不再是新鲜名词,随着“深度保洁”概念的深入人心,城市道路的保洁的作业标准也在逐步提升。一方面有赖于智能化环卫装备的升级和机械化作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对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的客观体现。

日前,笔者在造访某地环卫企业时发现,“以克论净”的考核方式存在唯数字论的“跑偏”。据当地环卫企业负责人反映,有关部门自去年下半年起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对道路积尘负荷进行定期检测,每平方米积尘≤1克视为合格,否则即视为超标,并对负责该路段的环卫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保洁日常规范培训内容_保洁日常规范标准_日常保洁规范

保洁日常规范培训内容_日常保洁规范_保洁日常规范标准

笔者翻阅了该环卫企业收到的检测结果和整改通报,与该市2017在“深度保洁·以克论净”推进会上发布的城区道路等级划分进行对比发现,因积尘负荷大于1克被通报的道路中,不仅有“深度保洁”示范路和一级道路,还包括部分二级和三级道路。对于一座北方城市而言,“一刀切”的1克/平方米的标准是否合理,笔者认为,透过其他地区实行的标准可窥一二。

公开报道显示,“以克论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价标准》(CJJ/T126-2008),公告中明确的道路尘土残存量检测方法,即是“以克论净”的雏形。自2012年宁夏中卫市推动“以克论净”由理论走向实践,并凭借这一模式取得成功以来,被各地竞相推广。随着第三方环卫科技企业的介入,传统的现场称重方式逐渐被新型检测设备取代,但以一平方米内的落尘重量为依据的判断标准没有本质改变。

至于一平米内的道路积尘量多少算达标,各地根据实际需求和道路等级制定了不同标准。如2012年最先实施“以克论净”的宁夏中卫市,规定每平方米浮尘不能超过5克(最初标准是25克,此后逐步提高);2017年推行“以克论净”的广西南宁市也沿用了这一标准;2014年APCE会议期间,北京市一级道路尘负荷标准为10克,而会区范围内则要求达到3-5克;2019年出台的《天津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标准与作业规范》中明确按照道路等级划分尘土残存量指标,以一级道路≤10克/平方米,二级道路≤12克/平方米,三级道路≤15克/平方米,四级道路≤20克/平方米作为保洁作业标准。

从以上报道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各地的具体标准虽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城市一级道路和重点区域的日常保洁标准多集中在5到10克之间。“以克论净”的先行者宁夏中卫市,其标准是随着工作机制和作业保障的完善逐步提升的。即便在APCE会议期间超常规保洁作业的前提下,北京市也仅将会场区域提高到了3-5克/平方米的“超奥运”标准。

2020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因一则“扫灰称重”的s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舆论负面情绪高企,据陕西省舆情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负面评论占比高达77.49%,从社会公众到主流媒体,对当地“形式主义”“鸡蛋里挑骨头”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事实上,早在2017年初,西安市就将中卫模式作为一项成功经验在当地推广。按照当时的规定,城区一级道路每平方米灰尘不超过10克,垃圾路面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到了2018年2月,才将一级道路的积尘负荷标准提高到5克。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分析认为,道路积尘量与采集时段、行人素质、空气质量乃至气候变化都有较大的关系,以此作为考核道路保洁质量的“硬杠杠”实属强人所难。

保洁日常规范标准_保洁日常规范培训内容_日常保洁规范

(图源:陕西省舆情监测中心 侵删)

由此可见,要达到更为严苛的每平方米小于等于1克的考核标准,考验的恐怕并不只是环卫工人手中的那把扫帚,还包括不计成本地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不遗余力地提升人口整体素质,不惜代价地改善空气质量,甚至需要留意天气变化带来的任何风吹草动。而天时地利人和的检测环境需要整个社会运行体系的通力配合,远非一家环卫企业就能达到。不切实际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过渡拔高指标不仅对提升城市环境体验毫无意义,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负面效应。

一是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违背量化考核的初衷。

“以克论净”本质上是将依靠个人观感的评价模式转变为标准化考核尝试,最大限度地剔除了人为因素和主观变量,使道路保洁作业有据可依,以维护考核的公平x,提升环卫企业和环卫工人的积极x,是一种粗放型向j细化转变的管理思路。一旦考核标准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达标的情况下就违背了标准制定的初衷,“不合格”通报难以起到敦促整改的作用,最终将沦为“一纸空文”,甚至会间接催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应对手段。

二是过度拔高的作业标准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

当前,我国环卫领域还处在市场化转型初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卫行业形成良x竞争体系尤为重要。以2014年的APCE会议为例,据报道,会议期间北京市共出动环卫作业人员517591人次、出动作业车辆69670车次,开展机械清扫、清洗、冲刷、喷雾压尘等超常规保洁作业,将会区尘负荷降至3-5克/平方米。如果将过度拔高的道路作业标准纳入常态化考核,将给初入环卫市场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陷入接受处罚还是进行巨额成本投入的两难境地,不利于环卫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环卫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造成影响。去年5月,针对西安市“以克论净”引发的舆论争议,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曾回应称,“以克论净”并非针对环卫工人,也未要求针对个人进行罚款,而是对环卫企业的深度保洁作业进行量化考核的一种方式。这一说法看似合理,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处于无限压缩项目成本和无限追求作业标准夹缝中的环卫企业,如何保证不将不切实际的考核压力向底层环卫工人转嫁?彼时西安市“以克论净”检测中针对环卫工人的罚款已经给出了答案。

三是缺乏可操作x的标准制定引发企业和公众的负面情绪反弹。

“扫灰称重”之所以引发巨大的负面舆情,一方面归因于部分媒体报道的专业角度缺失,另一方面也的确反映出公众对过度考核的反感情绪。诚然,“以克论净”作为道路保洁作业的一个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必然有其优越x。但公众质疑的焦点不在于是否制定标准,而在于标准是否合理。1克/平方米的奇葩标准不仅不能彰显地方z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反而恰恰反映了环卫领域行z、业务“两张皮”的尴尬现状。长此以往,环卫企业、环卫工人难以与监管部门形成高效配合,也极易落入负面舆情旋涡,折损地方z府的公信力。

城市道路积尘背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制约,也取决于工程监管、空气治理工作的水平,同时还受到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将考核标准无限拔高,向环卫企业“一锅甩”暴露的仍然是简单粗暴的懒z思维。

人口素质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深度保洁”模式深入人心的同时,标准的制定也必须切合当前实际。“以克论净”的本质是用好科学量化考核的指挥棒,以便环卫企业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和可持续的工作机制,而非追求趋于完美的数值,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效能才是题中之义。


客户案例